kaiyun从中国白酒行业第一枚商标“高粱穗”的诞生,到今天“汾”字的定格沿袭,标识的更新迭代,是汾酒在时代洪流中主动塑造品牌、寻求身份认同、引领行业觉醒的生动写照。
百年演变,汾酒商标发展历程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白酒行业从无品牌意识到系统化品牌建设的关键跃迁,从本土走向世界的壮阔历程。
各地酒坊林立,但产品流通多依赖口碑与地域认知,长期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商标保护与品牌塑造。
1923年5月,北洋政府颁布《商标法》。晋裕汾酒公司总经理杨得龄迅速安排申请商标注册,次年,中国白酒业第一枚商标“高粱穗”汾酒商标诞生。
高粱穗商标主图案由五株高粱穗和23颗饱满的高粱组成,高粱意为“晋裕汾酒乃纯高粱酿造之酒”。高粱只长一穗,本不孽生,而设计“五株”高粱穗取意汾酒酿造源自古法之“法酒正五齐之式”,并兼有“五谷丰登、五子登科”之雅意。
“高粱穗”商标的使用,预示着当时晋裕汾酒公司尝试在无品牌意识的市场上建立差异化标识。
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实行酒类专卖,将晋裕公司、义泉泳酒厂和晋泉公营酒厂合并,于6月1日成立杏花村国营酒厂,隶属华北酒类专卖公司。彼时,汾酒年产酒131吨,实现利税4100元,产量和效益均属全国第一。
同一时期,杏花村汾酒厂生产的老白汾酒、竹叶青酒作为国宴用酒摆上了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的餐桌。汾酒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的国家庆典用酒。
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与发展需求,杏花村国营酒厂重新设计酒标。1951-1958年期间,汾酒、竹叶青酒使用“红星牌”商标。
“红星”承载着浓烈的时代印记与文化认同感,彼时新中国百业待兴,汾酒开启计划经济初期的品牌化发展航向,品牌形象在与市场的双重语境中被迅速构建与强化。
在此期间,汾酒同步开展对文化资产的挖掘。1953年设计的“杏花村”商标,首次将杜牧诗句的千年文化IP与产品强绑定。
1956-1957年,汾酒公司系统性地为不同产品线(琵琶瓶汾酒、玻璃瓶竹叶青)注册了“杏花村”商标。
这标志着“杏花村”从诗意意象正式升级为受法律保护的核心品牌资产。此举不仅为汾酒构建了深厚的文化护城河,更引领了白酒行业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商标化运营的风潮,为品牌注入不可复制的精神价值。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云官方,全国白酒产量仅约10.8万千升,换算成500ml装大约是2.1亿瓶,平均两个人一年可以喝到一瓶白酒,让消费者“有酒喝”成为酒业的使命。
在这样背景下,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举办,汾酒被评为“四大名酒”之一,品牌地位得到巩固。
同年,汾酒开启扩建。到1953年,汾酒厂拥有职工74人,全年总产量达到681.15吨;到1959年,实现年产量2000吨。产能的提升为产品出口打下了基础。
这一年,“古井亭”牌各种系列酒商标及“古井亭”牌外销白玉汾酒商标申请注册。商标由汾酒老作坊旁古井亭简化变形而来,用金线绘制古井亭的结构。
到1958年,“古井亭”牌商标开始申请注册用于外销汾酒和竹叶青酒,外销系列产品进一步扩大。“古井亭”酒标式样一直沿用至今。
时代的洪流冲刷着一切。1966年“破四旧”运动冲击着传统文化符号,汾酒因此注册“四新”商标,成为特殊年代的鲜明注脚。
随后启用的“长城牌”商标(1968年),以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为图案,既符合当时强调民族自强的心态,也契合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需求。“长城”成为这一时期外销产品的重要标识。
彼时,汾酒通过代理出口制与山西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合作,出口商品瓶型包括白瓷瓶、玻璃瓶等,逐步拓展海外市场。
这一时期的商标变迁,反映了国营酒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品牌探索。汾酒在保持生产传统的同时,努力适应着国家政策与社会变革对品牌表达的要求。
改革开放后,中国白酒行业迎来市场化转型。汾酒作为老牌名酒,开启了一系列品牌重塑动作。
1980年10月,当时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轻工业部、商业部联合发布《关于改进酒类商品商标的联合通知》,要求酒的商标应当同其特定名称统一起来。
这标志着汾酒品牌意识的飞跃,即从依赖具象符号(红星、杏花村、长城、古井亭)或时代口号(四新),转向对品牌本身价值的聚焦。
“汾”这个代表产地、代表工艺、代表千年传承的字,是汾酒品牌最核心、最不可替代的资产。
1983年,这一聚焦战略得到彻底贯彻,琵琶瓶、观音瓶、竹笋等多种高档瓷瓶装汾酒,其商标统一由“古井亭”牌改为醒目的“汾”字牌。“汾”字商标的确立,是品牌价值的回归,更是品牌战略的彻底清晰化,以“汾”统领全系产品。
与此同时,汾酒对旗下丰富的产品矩阵开始了更为精细化的品牌管理。1990年,以工艺、风味等作区分,注册“老白汾”“白玉汾”“玫瑰汾”商标。
自此,汾酒初步形成以“汾”为主品牌,“竹叶青”“老白汾”“白玉汾”“玫瑰汾”为子品牌的伞形架构,支撑集团化、多元化发展。这种前瞻性的品类品牌管理思维,引领了白酒行业从单一品牌向多层次品牌体系升级的进程。
这一时期,汾酒迎来了品牌发展的第一个高光时期,从1988年至1993年间,连续六年稳居全国白酒销量榜首,被冠以“汾老大”的称谓。
从最初“高粱穗”的成型,到如今“汾”“竹叶青”“老白汾”“白玉汾”“玫瑰汾”等品类品牌矩阵的形成,汾酒商标历经百年演变,投射出整个白酒行业的品牌觉醒之路。
从早期对产地、原料的具象依赖,到特殊时期符号的烙印,再到改革开放后对核心品牌价值“汾”的聚焦与回归,直至对细分品类价值的深度挖掘与独立品牌化运作。
这是中国白酒品牌化发展从混沌到清晰、从依附到独立、从单一到多元的品牌认知深化之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