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官方-莫迪政府措手不及巴孟能源合作直切命门中国多边合作战略显成效
发布时间:2025-09-01 21:50:35

  开云官方莫迪仍在权衡中美关系,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却意外达成和解,短短两天签署六项合作协议,印度的能源优势瞬间瓦解。

  更令人震惊的是,仅用两天时间,双方就敲定了六项合作文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外交护照免签安排。

  回顾历史,自1971年印巴战争以来,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后,两国几乎断绝往来。

  此前,孟加拉国约七成天然气依赖印度进口,如今有了替代方案,印度手中的能源杠杆迅速失效。

  《印度斯坦时报》临时撤换原定的中印关系报道,紧急更换为“南亚主导权动摇”的标题。

  首笔交易金额达2.3亿美元,涉及纺织品与农产品,成本比经第三国转运降低三成。

  到了2025年1月,达卡至卡拉奇的直飞航线开通,货运时间从半个月缩短至两天。

  2025年3月,孟加拉国外长秘密访问巴基斯坦,敲定了8月会晤的具体安排。

  事实上,中国的角色非常明确:搭建平台,不主导进程,这是中国早已布局的“后手”。

  在与印度改善关系的过程中,中国始终保持清醒,没有因短期合作而忽视对南亚整体格局的谋划。

  通过系统性支持,中国助力区域国家增强自主合作能力,不争主导权,却能让合作更有底气。

  2025年6月,中印达成边境合作共识后不久,中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三国副外长在昆明举行会谈。

  这一做法实质上是将合作主导权和选择权完全交给地区国家,既没有因中印关系缓和而冷落巴孟,也没有借合作向两国提额外要求。

  例如,协助两国梳理了12个合作方向,如数字贸易、水资源管理等,这些都是两国亟需的领域。

  2025年初,中国将零关税政策延长至2028年,覆盖孟加拉国85%的出口商品。

  中国还投资20亿美元建设达卡经济工业园,引进纺织机械企业,使孟加拉国纺织品附加值提升两成。

  民生方面同样未被忽视,中国协助建设500个农村饮水工程,培训2000名医护人员。

  巴孟“历史性和解”令印度措手不及,而这只是莫迪政府2025年上半年麻烦的开端。

  原本莫迪希望通过改善中印关系,一方面从中国获取经贸利益,缓解国内产业危机。

  最先遭遇的是美国的“背后一击”,2025年2月,美国以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其加征50%关税。

  更严重的是,美国取消了印度的普惠制待遇,导致印度纺织品出口骤降12%,中小企业倒闭数量增加四成。

  当印控克什米尔发生袭击后,印度出动战机与导弹威胁巴基斯坦,宣称要“彻底压制”。

  军事威慑失效后,印度在南亚的“后花园”开始出现裂痕——周边国家纷纷与其保持距离。

  2025年3月,尼泊尔因印度实施燃油禁运,转而与中国签订年供100万吨石油协议。

  5月,马尔代夫新政府宣布退出印度主导的科摩林角安全倡议,转而与中国开展海洋环保合作。

  印度一直将南亚视为自家后院,如今这个后院中,愿意听从印度的国家越来越少。

  巴孟计划2026年启动天然气管道建设,全长2000公里,从巴基斯坦直达孟加拉国,中国可能提供技术支持。

  如今两国联手,再加上中国技术支持,不仅能提升渔业产量,还能绕开印度的“海域霸权”,进一步削弱印度在经济上的控制力。

  尼泊尔借助中尼水电合作,2025年启动三个水电站项目,预计电力出口增长五成,再也不惧印度断电威胁。

  斯里兰卡也在寻求中国帮助升级科伦坡港开云官方,明确表示“合作主导权应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今南亚规则已变,不再是“印度当老大,其他国家跟随”,而是“各国寻找多元合作”。

  对印度而言,如今想扭转局势,必须先摒弃“老大心态”,放下架子,与中国开展务实合作。

  例如重启中印稀土合作。中国掌握全球90%的稀土加工产能,印度制造业正急需这一资源。

  如果印度仍像过去那样左右摇摆,一边想从中国获取利益,一边又追随美国参与“印太战略”,那么“去印度化”的趋势只会加剧。

  归根结底,巴孟此次“破冰”不仅是两国关系的转折,更是南亚国家的共同诉求。

  没有强推,没有干预,中国默默搭建平台,巴孟主动推进合作。免签落地、能源破局,一场48小时的和解证明:南亚国家比想象中更渴望自主选择。这才是区域合作的正确打开方式。

  参考文献:1.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郭嘉昆:中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三方会晤成功举行》2025-06-232.参考消息:《外媒: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实现首次货运直航》2024-11-193.观察者网:《巴外长“历史性访问”孟加拉国,印度慌了:你俩好上了,那我呢?》2025-08-24